清明 || 雨紛紛,思故人
時間 : 2019年06月01日 10:05:04 瀏覽量 : 1720
清明節(jié), 我國最重要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之一,有誰知道,它其實是由寒食節(jié)經(jīng)過千年發(fā)展演變而來。
“清明一詞最早見于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:明庶風至四十五日,清明風至。”明庶風就是指春分時的東風,意思是清明風在明庶風四十五天后來到。這里的“清明”還是作為節(jié)氣。
節(jié)日意義上的清明起源于古代的寒食節(jié)。關于寒食節(jié)的來源說法不一,有周代禁火說、古代改火說、介子推說等。
介子推的故事
相傳在春秋戰(zhàn)國時代,晉獻公的寵姬麵姬生下兒子夷齊。為了使自己的兒子登上王位,砸姬對太子申生加以迫害。申生被逼自盡, 公子重耳也被迫出逃。
因為重耳德才兼?zhèn)?,很多賢士都追隨他,介子推就是其中一個。
在逃亡途中,介子推割下大腿上的肉進獻給久未吃到肉的重耳。重耳很感動,表示登上王位后要重賞他。后來重耳成為晉文公, 但他卻忘了介子推。此時, 介子推和母親隱居在故鄉(xiāng)綿山。有一天, 晉文公在別人提醒下記起了介子推, 并請他出山。但心寒至極的介子推不答應出山受封。
為了逼迫介子推出山,晉文公下令“焚山”,不料想,介子推和母親竟被焚而死。文公后悔不已。為了悼念介子推,文公下令將綿山改為介山,并在此往后三日禁止生火做飯,只能吃寒食。于是,禁火和吃寒食成為寒食節(jié)的重要習俗。
此外, 插柳也是寒食節(jié)的習俗之一。寒食節(jié)期間,人們折下初春剛吐新芽的柳枝插在門上檐下應景過節(jié), 謂之“ 寒食插柳”。
到了唐中期以后,清明寒食才合二為一,且以清明為重。掃墓、寒食、請新火成了唐朝清明節(jié)的主題。發(fā)展到如今,每年4月5號左右,清明節(jié)具有緬懷先人,禮敬祖宗的重要意義。
清明時節(jié),雨紛紛,思故人,別讓思念留在記憶,多陪陪眼前人!
——南北特食品